最美校园上封面︱求是创新,百年浙大本期主持杨晓燕封
小编推荐:又是紫薇花开的一年,开学季来了。
在尊师重教、人文荟萃的浙江,有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告别父母,踏上大学校园,开始漫漫求学之路。
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创者梅一奇先生曾留下一句名言——“所谓大书生,不只是一栋楼,而是一位大师。” 但是,浙江的高校不仅追求大量培养硕士,而且还拥有良好的景观。众多雄伟的建筑矗立在他们面前,开阔而美丽的校园可供闲逛。
开季,浙江新闻客户端特邀三所高校登上封面。这个季节有紫薇花开,有书声,但每所大学的精神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你曾经在这些校园里住过吗?还是你关心的人在这所大学学习?或者,它曾经是或将是你心中的梦想?
国营成都,浙江沿海。第一期,我们走进秋实园。
封面最美校园︱求真创新,百年浙大
本期主持人杨晓燕
文景怡的封面设计
金瑟写的
来浙大读书的人都知道那尊铜像。他就是老校长朱可珍先生。
早在 1938 年,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朱克桢就在一次演讲中提出:“各位在校,你们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。第一最新欧博,你们在浙江大学做什么?第二欧博官网手机版,在浙江大学毕业后。未来,你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,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这两个问题,走过了近80年,一直在一代又一代浙大人的耳边响起,潜移默化地铸就了浙大求实创新的精神。
浙江大学是什么样的?每一个浙大校友,每一个浙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。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,大学在他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所发挥的影响,他们对浙大恩赐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。.
如何让你了解浙江大学?小编认为,或许让“100%浙大造”的现任校长吴兆辉穿越时空,回答老校长朱克祯的这两个问题,帮你解读浙大可能更合适。 .
吴朝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已有半年多时间。他在四次关于迎新、送毕业生的讲话中,忆往昔,着眼未来。浙江大学的描述和概括,以及求实创新的精神,值得细细审视。
历史上的浙江大学——
浙江大学自1897年建校以来,一直是一所面向世界、面向世界的高等学府。
求是书院时期,提倡中西合璧的教育,开创了派高材生赴日深造的先河;
抗战及西迁期间,保持国际学术联系欧博资讯,办学成果享誉海外,赢得“东方剑桥”之美誉;
改革开放后,新中国第一批高校代表团赴美考察,率先重启国际合作交流;
新浙大成立后,全球知名度与日俱增,世界名校纷至沓来,国际化校园的雏形已初露端倪……
浙江大学始终坚持求真创新的校训和包容的胸怀,积极推动国家繁荣、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,勇攀世界学术高峰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脚步从未停止.
浙大要培养什么样的人——
浙大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袖。
国际视野意味着开放包容的胸怀,塑造全球意识,理解多元文化,从容自信地与不同国家背景的人学习合作;
国际视野是指规划全球视野,全面深刻地看待事物,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维度进行独立的分析判断;
国际视野意味着从他人的角度学习,充分利用互联网+时代的便利,掌握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和资源,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;
国际视野意味着我们胸怀世界,以世界为己任,将个人发展与区域发展、国家发展、全球发展相结合,努力承担起引领社会、服务国家、服务国家的使命。为世界做出贡献。
在浙大读书有什么不同——
以塑造国际视野为目标,注定了“哲里”的学习会不一样,甚至会和高中不一样。
在这里,你将拥有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,可以自由选择专业、课程、师资;
具备充分的跨学科学习条件,可以跨学科上课、跨专业研讨、跨领域交流;
拥有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大学求是,体验科研的乐趣、社区工作的热情、创新创业的奋斗;
你也有充足的跨界学习机会,可以参加全球名师在线课程、世界名校互访、国际顶级会议和比赛。
毕业后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——
老校长朱可珍曾写信给浙江大学,“我们的人生目的是能够服务,而不是享受。” 服务单位、服务社会、服务国家、以世界为己任,这是未来领袖的责任。
你们这一代青年,站在更高的起点,条件更好,视野更广阔,空间更大。
希望你有“谦卑不敢忘国”之情,有“谋利天下”之心,有“愿民满温”之精神,真正成就了当今伟大时代的事业。
做未来的领导者,不仅要仰望星空,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,还要脚踏实地,在实践中取得成功。
所谓的成功,不是为了获得金钱和权力,而是为了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最好,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。《尚书》有云:“功德唯业,业广勤。” 没有志向,是不够走远的,没有勤奋,是很难取得成功的。
未来领袖的使命是引领和创造未来。让我们的目光穿越时空。未来10年、20年、30年,将是你们命运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紧密相连的重要时期。期待你未来的人生舞台。精彩在:
在科学领域,您在宇宙的宏观世界和粒子的微观尺度上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,让人们享受更健康、更优质的生活;
在工程领域,您不断创造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工艺、新规范,让人类活动的空间更环保、更安全、更智能;
在社会领域,你继续构建和平、公正、发展、高效的秩序,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;
在文艺领域,你不断创作动人的小说、诗歌、音乐、书画,让世界更精彩,让心灵更美好……
这些不仅仅是梦想,未来的某一天,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你的梦想成真。
浙大历史上那些光辉的名字——
一百多年前,何玉石、江百里、陈独秀、邵飘萍……他们来自“浙里”,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巨变。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巨柱上。
在中国教育和科学发展史上,还有更多浙江大学学生的名字,李政道、叶笃政、顾朝豪、程开嘉、卢永祥……
“哲里”的墙上挂满了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毕业生的照片。中科院院士和中科院院士170人,更多是刚刚起步的年轻人。
浙江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贡献——
“哲理”从无到有开创了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雏形。
“浙里”开创了先于中国工业时代的工程教育。
“浙里”创造了炮击五千里西行办学的奇迹。
《哲理》开创了“只问是非,不分利益”的“求真”语境。
浙大那么大,它在哪里——
浙大的“大”在于学科最齐全、综合实力最强的环境。它将为您提供一个免费开发的大平台。在“浙江”,只要你想,只要你努力,你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。
三十年前,我和你一样,来到了奠定人生根基的秋实园。“知行合一”、“审问审慎”的科学精神融入了我的血液。
朱可桢、蒋梦麟、马寅初、钱三强、苏步青、王干昌、舒行北、谭家桢……50万浙江大人如星辰般指引着我、陪伴着我、塑造着我。
它在浙大人代代相传,让我有幸今天能和5万多名师生在这里,等着你,等着你搭起通往人生大舞台的长梯。
追求真理的花园里,有谁的青春,谁的梦想?
浙江师生镜头下的校园,春夏秋冬,朝夕相处,总是那么美好。
大学路少清 摄
春满秋世园王震摄
校园路秋叶黄楼黄楼启勇启勇摄
阳光透过乌云照耀紫金施嘉萌
朱可珍学院宿舍楼 宋波 摄
钟楼之夜 石家猛 摄
浙大之江学院的小礼堂,浸透着沧桑。廖雨涵 摄
时间与智慧的漩涡(图书馆) 肖自良 摄
学校历史简介
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、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,位于杭州。
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始建于1897年,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型高等学府之一。
1928年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。
抗战时期,浙江大学西迁,在贵州遵义、湄潭等地办学7年,1946年秋迁回杭州。
1952年,全国高校调整时,浙江大学部分院系转入姊妹高校和中国科学院。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几所单科院校,后来发展为原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。、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。
1998年,四所同根大学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,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。
110多年的办学历程最美校园上封面︱求是创新,百年浙大本期主持杨晓燕封,浙江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、推动科技进步、服务社会发展、弘扬先进文化,逐步形成了“求实创新”的优良传统。作为校训。
校园文化地图
点击此处查看浙江大学主要校区和文化地标的校园文化地图
点击下方订阅版块,更多封面图片和故事等着你
1441782405000
转载请注明www.magelinegouwu.com